详细介绍
果糖温度越低,甜度越大,即在口感上越冷越甜。
果糖与其它糖品相比,在口中的甜味感来得快,消失也快。果糖的甜味峰值比食品的其它风味出现早。当食品的其它风味峰值出现时,果糖的甜味感已经消退,这样不会遮掩食品的其它风味,能与各种不同的香味和谐并存,因此不会因为加入了果糖而覆盖和混淆了其他果品的原味。
相比之下,蔗糖的口感来得慢,去得也慢,在口中甜味要30秒后才消失,食品香味释放时,正是蔗糖甜味的峰值区,而被蔗糖甜味所掩盖。
果糖的这种特性可以使它用于果汁和果汁汽水,如菠萝汁,山楂汁,芒果汁,梨汁等,可保持果肉鲜艳、果香明显。用于糖果、糕点加工,可保持果品的原汁原味。用于含酒精饮料,如果酒、汽酒、药酒和其它配制酒,可以保持酒品的特色味道。
果糖的溶解吸热很大,入口后从口腔中吸收热量多,因此会给人冰凉的感觉。
果糖的这种特性很适用与清凉饮料,碳酸饮料,果酒中,用果糖(高果糖浆)配制的汽水、饮料,入口后给人一种爽口提神的清凉感。在饮料中用果糖作甜味剂,在口感上可以提高饮料档次。
吸湿保湿编辑
果糖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在糖类中,果糖的吸湿性1强,很容易吸收水分。
果糖良好的吸湿性使它可用于需要保湿的食:如面包,糕点,糖果的加工。
在糖果中应用果糖,可防止结晶和返砂,特别适用于1糖果、巧克力。
在面包,糕点中使用果糖,可使糕点质地松软、久贮不干、保鲜性能优良,可明显提高产品档次和延长货架保存期。
此外,果糖是单糖、易于酵母利用、发酵速度快, 果糖受热易分解,易与氨基酸发生焦化反应,因此果糖应用于焙烤食品(如面包)时,不仅可达到松软可口的效果,还能增加表层黄亮色泽和浓郁的焦香味。
果糖的吸湿性使它还可作为化妆品、烟草的保湿剂。
渗透溶解编辑
果糖是单糖,分子较蔗糖小,渗透压比蔗糖高出一倍,能较快地穿透细胞组织,有利于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生长,防腐性能好。果糖的溶解度高,在水中扩散速度快,难结晶,在20 ℃时,溶解度为蔗糖的1. 9 倍,葡萄糖的3.7倍。这对于加工果脯、果酱、水果罐头、蜜饯等高糖渍食品十分有利,不仅能保留果品的风味本色,还可防止其表面干涸翻砂,具有较好的保藏效果。
冷冻性能编辑
果糖溶液的冰点比其他糖品(如蔗糖)低,30%的果糖溶液冰点是-5℃,而30%的蔗糖溶液冰点是-3℃。
果糖的这种特性使它在应用于冰淇淋和其他冷饮加工时,不会形成坚硬冰块,可以避免出现冰晶,使产品质地柔软。而且果糖在低温时口味更好,使产品细腻可口,口味长久,回味无穷。在所有糖类,糖醇类甜味剂中,果糖控制冰晶生成的性能1好。因而要减少冷冻食品中冰晶的形成,果糖是1好的选择。
制剂辅料 果糖 质量可靠
制剂辅料 果糖 质量可靠
一种提炼自各种水果和谷物,全天然、甜味浓郁的新糖类,因不易导致高血糖,不易产生脂肪堆积而发胖,更不会产生龋齿,而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果糖主要产自天然的水果和谷物之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以及不易导致龋齿等优点。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1高的糖,所以在同样的甜味标准下,果糖的摄入量仅为蔗糖的一半。
过去认为使用果糖代替砂糖,在相同甜度下可以减少热量摄取,其升糖指数也很低,果糖在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上较佳。但此观点已经遭到反驳。
虽然有一少部分组织(例如精细胞 [3] 和一些肠细胞)会直接利用果糖,但果糖的1主要代谢是在肝脏 [4] 。
相比食用高葡萄糖饮料而言,在用餐时食用高果糖饮料会导致胰岛素和瘦素(leptin)的水平降低,饥饿激素(Ghrelin)水平升高 [5] 。研究者发现,由于胰岛素和瘦素水平降低和饥饿激素水平升高,大量食用果糖会导致体重增加 [6] 。
大量摄入果糖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7-8] 。
果糖晶体
果糖晶体
实际上,对于果糖我们并不陌生,大多数水果中均含有果糖。而人类食用果糖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自原始时代起,就有人类食用蜂蜜的记录,而蜂蜜就是典型的果糖与葡萄糖各占一半的混合糖浆。此后的数千年里,果糖一直没有远离人类的饮食,但由于加工工艺和技术能力的限制,果糖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占领人们的餐桌。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举突破了生产果糖的技术瓶颈,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果糖。此后,果糖的产量以每年递增百分之30的速度迅猛发展。
在果糖产量越来越大的同时,其独特的优点也逐渐显现。果糖,与传统的天然糖之间1大的区别就是升糖指数低,即GI值低,GI(Glycemic Index)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将食用葡萄糖后所产生的血糖升高指数当作100的话,那么食用果糖后,人体的血糖升高指数仅为23,甚至有的能低至19,而蔗糖则高达65。也就是说,食用果糖后人体血糖的升高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传统的天然糖品,也因此,果糖以及相关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与肝功能不全者的饮食结构中。
此外,果糖的口味和甜度也优于传统糖,不仅自身具有水果香味,并且甜度高,其甜度达到了蔗糖的1.8倍,为天然糖中1甜的糖类。因此,只需要较少的用量,就可以拥有与其他糖类相同的甜度,进而满足味觉享受。至于果糖不易导致龋齿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果糖比较不容易被口腔内的微生物分解和聚合,所以,食用后产生蛀牙的几率就比葡萄糖或蔗糖等天然糖要小的多。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